資源三號衛星在軌運行8年了,獲取影像301萬景
近日,資源三號衛星在軌運行八周年總結研討會在北京召開,參會院士、相關部委領導及單位代表對資源三號衛星的運行情況、應用成效和未來發展等作了論述和介紹。
資源三號衛星是我國第一顆民用高分辨率光學立體測繪衛星,2012年1月9日發射升空以來,已在軌安全運行8年,超過了5年壽命的預期目標。截至2019年12月31日,資源三號衛星共獲取影像301萬景,全球累計有效覆蓋超過7900萬平方千米;衛星軌道姿態測量系統穩定,影像內部精度與輻射精度保持穩定,應用系統生產的數據全部滿足1:5萬測圖精度要求;衛星數據產品生產已全面實現業務化、自動化;按國際同類衛星數據價格計算,已為國家節省經費上百億元。
8年來,資源三號衛星持續運行、高效服務,國土衛星中心已向國內外2200余家用戶累計提供影像數據200余萬景,累計覆蓋面積超過8億平方千米,推動資源三號衛星數據在17個國家落地,向4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技術和信息服務。資源三號衛星應用成效顯著,一是持續加強自然資源主體業務規模化應用,保障自然資源監測監管;二是積極開展專項監測,支撐國家重大改革任務實施;三是及時響應災害應急監測;四是大力開展省級衛星應用推廣;五是積極開展行業應用推廣,進一步擴大了資源三號等自然資源衛星遙感應用影響力。
衛星測繪應用技術不斷突破,通過在測繪、國土資源、農林水利、災害應急、應急監測等方面的廣泛應用,資源三號已經成為了高分辨率衛星業務化應用的典范,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
此外,衛星影像數據和產品分發服務模式不斷創新。自然資源衛星遙感云服務平臺于2016年5月29日全面開通,經過近五年的建設與拓展,可實現云環境下衛星影像全天候、全自動、“T+1”天、“7×24”小時持續推送和數據分發,為資源三號等國產高分辨率衛星影像多用戶、大范圍、高頻次的在線分發服務提供了業務化、自動化和工程化的平臺保障。現已形成由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主節點、部屬單位節點、省級衛星中心節點、市縣級節點、行業節點和國際節點構成的“1+31+M+N”的立體分發服務網絡。
目前資源三號衛星在軌工作正常,運行狀態穩定,預計還將超期服役數年,在諸多領域繼續發揮重要作用。未來我國將逐步構建1:5萬~1:1萬比例尺光學立體測繪衛星星座,為高精度資源測繪遙感提供長期、穩定、連續的自主衛星數據源,大幅提升自然資源管理衛星遙感業務保障水平。
院士、相關部委領導、相關單位代表、省級衛星中心代表、衛星六大系統承研單位領導、衛星系統研制單位代表近150人參加了會議。
- 上一篇:衛星高頻頭的種類及參數介紹 2020/1/16
- 下一篇:DishHD歐美直播衛星平臺介紹 2013/8/6